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走出陰霾:5分鐘掌握野馬效應的無敵法則

01. 什麼是 “野馬效應”?#

在非洲的草地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它們身形小巧,卻是野馬的 “致命克星”。這些蝙蝠趁著野馬不注意時,飛落到野馬的身上,用尖銳的牙齒刺破馬皮,吸食血液。很多野馬因無法擺脫蝙蝠吸食血液,而導致它們狂躁、暴跳如雷,狂奔不止,最終筋疲力竭,倒地身亡。經研究發現,其實蝙蝠吸食的血量對於野馬而言,微不足道,更不會造成生命威脅,真正導致野馬死亡的,是它自身被激怒的失控情緒,無法擺脫的心魔,從而形成的悲劇。由此可證,人們因一些小事常常大動肝火,給自己情緒帶來嚴重後果的現象,稱為 “野馬效應”。

02. “野馬效應” 的根源是什麼?#

  1. 情緒囤積量過多
    最典型的就是日常喜歡壓抑自己情緒的人,當情緒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他就會爆發,不僅禍害別人,更禍害自己。所以,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正確的排解,它就會以一個更醜陋的方式宣洩出去,以一個失去理智的方式發洩到別人身上,也讓自己處於情緒漩渦裡無法出來。

  2. 被 “本能腦、情緒腦” 控制
    生活中,我們的很多事情的決策都經由 “本能腦” 和 “情緒腦” 所決定的。它們非常強大,但做事卻缺乏理智,只會根據欲望和本能反應行事。比如,一件事情未如你所願,如果不經過思考,那麼本能腦和情緒腦就自然而然接管反應。這時候,你本能就會生氣、暴躁和憤怒。大腦是避難趨易的,不加思索的反應對我們來說更快捷,更簡單,更節省腦細胞。但本能的反應,會催生出很多負面情緒,讓我們無法控制事情的局面,反而被事情所控制。倘若我們使用的是理智腦,那麼我們就能減少很多負面情緒,也能很好控制事情,並將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被它所控制。

03. 如何走出 “野馬效應”,收穫情緒穩定?#

  1. 10 秒呼吸法:給情緒一個緩衝期
    當我自己面對孩子時,出現負面情緒,我會先深呼吸 10 秒,讓這個情緒在我腦海裡盤旋一會,然後我會問自己一句:“我現在怎麼了?” 先把情緒和事情隔開,然後再作反應,這個效果屢試不爽。當然,事後還是可以做些情緒疏導的工作。倘若內心的情緒積壓太多,不排解出去,再好的方法對你來說的也是沒有的。事後,可以適當找人吐糟,寫情緒日記都是一些不錯的方法。記住,千萬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穩定情緒的前提,一定是要安撫自己的情緒,情緒順了,事情也就順了。

  2. 寫情緒日記:把情緒扔進垃圾桶
    我無數次安利這個方法給大家,像我這樣情緒壓抑比較多的人,或者情緒一點就著的人,都是非常建議用這樣方法把情緒排解出去的。下面分享一個寫情緒日記的模板,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抄作業哈~

image

  1. 擅用 “ABC 理論”:一秒改變行為認知
    ABC 理論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提出的,A 表示正在發生的事件,B 表示我們對於事件的看法、理解和信念認知,C 表示我們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所以,事情產生的後果和情緒(C),都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認知理理解決的(B)。事情的發生,事情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對事情的理解,信念認知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們開車在高速公路上,有其他車輛加塞進來,這時候,我們可以有兩個想法:第 1 個,他就是故意佔我道的,氣死我了;第 2 個,他或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趕時間,祝福他吧!
    倘若我們選擇第一个想法,造成的結果就是,悶悶不樂一整天,內心非常不爽不痛快,但如果我們選擇第二種思維,結果就是心生保佑,希望別人一切都好,而自己心情也不會受到他影響,依然心情愉悦。所以,你看,我們對事情的認知解讀,確實比事情來得更重要些。改變你的認知思維,就能改變你的情緒反應。

04. 寫在最後#

有人說 “生活中的 10% 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 90% 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應決定。” 確實,我們無法掌控事情的發生,唯一能掌握的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反應。我不是說每個人面對每件事都得保持情緒穩定,而是要懂得有的放矢,不該大動肝火的,可以利用情緒調節工具,讓情緒得到安撫,確實按耐不住的情緒,建議尋求幫助,將情緒釋放出去。唯有這樣,我們就能游刃有餘操控自己的行為,不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決策和意志。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