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係減持,圈子純淨#
喜劇演員周煒曾演繹過一個相聲《圈子》,主角是一位熱衷經營圈子,卻反被關係所累的小人物。
他通過關係網獲得諸多便利,生活過得很是滋潤:每天無論多晚回家,都有保安給他留車位;別人買不到的票,他打個電話就有人送來;醫院裡知名的專家,他帶人推門就能進。
任何事在周煒眼裡,好像只要攀圈子、找關係就一定能解決。然而,他的滑鐵盧很快來臨。兒子中考想進重點一中,他照例去找關係,這回卻不好使了。
他自作聰明地給校長母親送了名貴的狗,卻意外傷害了老太太,徹底得罪了貴人,關係網變成了枷鎖。
很多簡單的事,在圈子裡複雜化,短期來看,確實是享受到了紅利,卻是日後的地雷。
自己不行,混什麼圈都沒用;只有圈子素淨,才能集中精力走上坡路。
青年作家劉同剛去北京時也很想要融進圈子,常因為領導約同事聚餐忽略了他而患得患失。這種情緒嚴重困擾著他,甚至影響到了工作。
後來,他意識到自身能力比混圈更有用,一心撲在工作上,生活的轉機反而來了。
《巴黎聖母院》裡有一句話:
這是黃昏的太陽,我們卻把它當成了黎明的曙光。
在關係網中埋頭前行的人,總以為這是餘生的新希望,其實不過是被功利之心迷住了雙眼。強擠的圈子,只會遇到不同頻的人,目的地不同,就算能一起走段路,最後還是會被迫散場。
與其費盡心機混圈,不如增加自己的資本;自身價值大了,關係才會有用。
2、目標減持,深耕自己#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
看到別人開店賺了錢就盲目跟風,結果血本無回;眼見他人股市得了利,就急躁冒進,結果傾家蕩產。他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捷徑,做著這個想那個,結果卻一事無成。
曾看過一張意味深長的圖片:一個人為找水源到處挖井,每次挖一段時間沒收穫,就換個地方再試,結果到最後仍然一無所獲。
事實上呢,只要選定目標深挖,他早就掘到水源了。
正如曾國藩所說:
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與其低質量的「大包大攬」,不如堅持目標,學會深耕。日本鐘錶企業精工社的總裁服部正次,曾帶領公司扛過二戰影響,緩步發展。
當時,瑞士的機械錶在全世界暢銷,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精工社不計代價地來鑽研機械錶的質量,依然趕超不了對手。最終,服部正次決定放棄做無用功,帶領大家全力研製石英電子錶。
經過長時間的深耕,他們生產的石英電子錶月誤差不到 15 秒,遠遠超過了鐘錶之王勞力士。
該產品一上市,就在鐘錶界引起了轟動,成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手錶。
生活就是這樣,你目標越多,精力越被分散,越難出彩。認準一個點深挖,才能鑄造抗打的內核,提升競爭力。
前段時間華為一位拿頂級高薪,卻從不加班的員工刷爆熱搜,一度羨煞眾人。
原來,他的技能十分高超,別人長時間解決不了的網絡難題,他半小時就能搞定,根本不怕被裁員。
聽過一句話:
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量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大道至簡,實幹為王。
與其挖很多口井,再悲嘆人生艱難,不如將一口井掘深,攥一個金剛鑽在手。
3、雜念減持,內心坦蕩#
《新唐書》裡寫: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雜念過多的人,往往活得糾結又痛苦。
聽過一個故事,有位商人偶得價值連城的珠寶後,坐立不安。為此,他解雇了趕車人,脫離了商隊,喬裝打扮一個人趕路。
某天,山路上有人在叫他,慌不擇路的他駕車逃跑,連人帶馬車墜入懸崖。其實,來人只是想提醒他前方無路,需繞道而行,他卻因雜念太多而害了自己。
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內心的映射,想得多,問題就多;心淨無塵,再複雜的事都理得出脈絡。
有次,孔子與弟子一行人於林中避暑,看到駝背的捕蟬人在幹活。但見他身子敏捷,竹竿一搗便是一隻蟬。孔子便上前請教:“請問你捕蟬有什麼秘訣嗎?”
老人回答:“天地之大,我眼裡只有捕蟬這件事,任何外物都干擾不了我的心思,又怎麼可能捕不到蟬呢?”
《傅雷談藝錄》有這樣一句話:“所謂浮淺者,就是缺乏內心。缺乏內心,故無沉著之精神,故無永久之生命。”
生活中,內心被雜念填滿,就很難專注於事件本身,多走彎路;工作上,想得太多,就會糾結於外界干擾,容易失去機會。
只有減持雜念,在純粹的心境中鍛煉自己,才能在風霜雪雨中建好地基。
4、欲望減持,精神富足#
周國平講過一個寓言:一個兔子很喜歡賞月,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她眼裡都獨具風韻。神見她鑒賞能力超人,就把月亮賜給了她。後來白兔再賞月,心情卻大不相同:“這是我的月亮!”
她盯著月亮,就像地主盯著自己的金庫。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時刻都在擔心寶貝丟失。
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迷人,反而勾起了她無窮的得失之患。人生有度,過多的欲望,其實是身心的一種負累。
熱播劇《加油!媽媽》裡的秦薇自己開網店,丈夫是碼農,收入穩定,還有個懂事的女兒,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她卻不滿足於現狀,越來越虛榮。為了買名牌包包,她刷爆信用卡,幾百塊錢的賬單都還不起;為了讓女兒進最有名的小學,她不惜借高利貸去買問題學區房,導致全家被暴力追債;為了多賺錢,她逼老公同時兼幾份工,累倒住院。
經歷了噩夢般的生活,她終於在老公病床前悔悟:“我們就是普通家庭,沒必要追求那麼多。是我老想著跟別人比,假裝自己有錢,去買學區房,借高利貸。其實,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才是更好的生活。”
當她認清現實,不再好高騖遠,緊繃的弦放鬆了,家裡反而充滿歡聲笑語。
索提那克禪師說:
人生欲望,如樹上雜枝,你無法完全消除,卻需要定期修剪。
生命就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就是減持欲望,增持思想。不被繁芜的欲望所俘虜,不被浮華的生活所綁架,懂得節制,才能活得極致。
汪國真有句話說:
你要活得隨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輝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長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簡單些。
人生路千萬條,你選擇走哪一條,都得承受附加的痛苦。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也有人爭名逐利;身處再複雜的環境,總有人簡單專注雕琢自己。
人生在世,想要的少了,心靈的歸處就容易尋得;否則,走再多路,也只是流浪。
用簡單的行動替代複雜的思維,修行的路就有了著力點,生活的底氣就拔高了。
願我們都能化繁為簡,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