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在快餐文化中迷失:抑郁与躁狂的交替之路

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生活空间却显得越发逼仄,只有焦虑与狂躁,没有文化。咱们看看这个浮华世界,人们已经退化成只能看画面听声音的文盲,成了尚未文字启蒙的婴儿,几秒几十秒胡乱剪辑堆砌起来的短视频攻陷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满眼看到的,满耳听到的,皆是极尽的低俗恶搞,极至的情色媚俗,还有遍地 “专家” 乱炖出来的歪理邪说和下了毒一勺一勺喂给你的鸡汤。

再看看评论区,更是一个污秽恶戳的世界,简直不堪入目。这个世界,给了男盗女娼、投机倒把的合法途径和公开平台,那些曾经被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约束的牛鬼蛇神,一夜之间,冲破了牢笼,遍地张牙舞爪,暴戾恣睢。

多数人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底层人民的文化生活,何止庸俗,简直是礼崩乐坏。跨进 21 世纪的门槛之后,时间开始加速,科技让一切变快,物质生活依旧俗常,精神生活却显得那么单调,单调得有些乏味,甚至堕落得肮脏不堪。

还记得 “凤姐” 吗?她的一出现,便遭遇全网唾弃。那个时候,普遍的价值观对这种极度的哗众取宠是不能容忍的,是被排斥。现在看来,只能说 “凤姐” 生不逢时,如果放到今天,似乎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今天的露脸晒肉、恶搞炫富已是一发不可收,人们仿佛就好这口,不怕你有多低俗,就怕你俗得不够。

“凤姐” 与 “郭美美” 成了新世纪挑战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民间旗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起于垒土的文明之台轰然坍塌。为何会出现如此境况呢?不崇尚读书不尊重文化,导致精神匮乏,算是原因之一。

今天,人们的生活貌似有了多元的选择,但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又显得如此单一。似乎除了刷屏,便是吐槽,在忙碌中快速浏览奇奇怪怪傻瓜一样的东西,在嘈杂中肆意谩骂与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作为人类文明传统载体的书籍,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片纸未留。

十多年前的 “凤姐” 还能喊出读《知音》《故事会》的宣言,看看今天还有几人能静下心来读点正经书籍呢?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就算读书,也只刷屏浅尝辄止,更何况读到的片段好多都是 “霸道总裁”“修炼成仙”“屌丝逆袭”“妻妾成群”“荒诞乱伦”“渣男女神” 这些宣扬 “天上掉馅饼” 不劳而获的 “意淫爽文”。殊不知,天上掉下一个馅饼,却在地上砸出了一个陷阱,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被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幻想思想长期浸淫,传统社会价值系统岌岌可危,社会矛盾激化,违礼、僭礼之事层出不穷,礼制的权威遭到严重的挑战,传统文化与价值观走向衰落。庸俗文化的泛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许倬云所说的:“今日世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进入新世纪之后,知识分子伴随着年份的推进,身影逐渐模糊。诗人北岛的豆瓣主页留言区被攻击性言语占领之后,他写下一句话 ——“我从此关闭诗与诗的评论区”。这句话也呼应了顾城的名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人们为什么开始暴力对待知识分子,暴力对待文化人呢?这和一些知识分子、文化人主动迎合庸俗文化不无关系。我们看看今天有多少人真假知识分子,说些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的理论愚弄民众。

还有更可恶的是,知识界涌现出大众百姓的伪 “帮忙”,称之为社会学家或公共管理学家或资深媒体人,他们打着大众的旗号,自命为大众的代言人。当人们看清了他们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愚弄百姓时,便会群起而攻之。

知识分子还有责任感吗?许倬云说:“知识已成为商品,也已成为权力的来源,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 “给我三尺讲台,我能搅动中国”,还记得这句石破惊天的话吗?知识分子、文化人的哗众取宠与明星化,改变了公众对他们的印象,透支了公众对知识与文化的消费热情,进而开始厌恶。

随着知识分子及文化人的失宠,他们开始变得沉默,变得不敢发言,直接导致思想的枯燥、娱乐的乏味和生活的无趣。文化开始变得前所未有地庸俗,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民族精神分裂症、抑郁和躁狂的交替。

如大师所言:“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