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原生家庭| 虐待型父母

首先來看這樣一段話
成年子女:
「我明明沒做錯什麼事,或者是很小的一件事,我父親 / 母親的憤怒就總是像火山一樣噴發,用皮帶之類的東西抽打我,無助的我只能不斷求饒。眼淚和暴力充斥著我的整個童年,我真的很受傷。我多想抱抱小時候那個遍體鱗傷的自己」
如果以上對話戳中了你,讓你覺得有類似的共鳴,那麼你的父母很可能就是虐待型父母。
長期的虐待,由此引發的自卑、抑鬱、焦慮、戒備和恐懼感等,都是虐待型成年子女的典型特徵。

image
虐待型父母的成因
有毒的家庭像是連環的撞車事故,虐待型家庭也是一樣。伴隨著嚴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滿,當成年子女長大後,可能身體虐待消失了,但心理上的虐待還在繼續。虐待型子女往往更容易成為新的施虐者,因為長期生長於充滿暴力的家庭,他們的父母教會了他們解決問題和發洩情緒的唯一手段是 —— 暴力。所以虐待型父母童年時大概率是被虐者。
事實上,多數父母都時而有想要打孩子的衝動,尤其是當孩子啼哭、煩擾、叛逆時,這種衝動會愈發強烈。其實這種衝動源於父母的疲憊、壓力、憤怒等等,多數人可以克制這種衝動,但是也有不少人無法如此自制,這類父母更容易成為施虐者。所以一些人的諸如「工作和家庭要分開」的觀點,我認為是一語中的,父母盡量不要把工作中的壞情緒帶給孩子。
一些父母在施虐之後,想要獲得孩子的諒解、理解甚至寬恕。
他們不去正面處理自己生活中的問題,而是將自己的憤怒和挫折都發洩到子女身上,最後通過一些諸如這樣的話為自己開脫:“我這樣都是因為 XXX 了,我最近壓力真的很大,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真的很抱歉”。

除了上方這種美化方式,還有的父母將自己的暴行美化為「我都是為你好」的舉措。
我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這兩句一定是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
很多父母都認定 “性本惡”,覺得孩子生而邪惡,只有通過嚴苛的責罵才能讓他們進入正軌,不至於日後做出危害家庭、社會的壞事,才有希望成為可造之材。
在我國,很多家庭都有上述觀念,他們用這種「孩子,你可知我打你是為你好」的思想給孩子洗腦,將體罰說成是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
但是實際效果呢?體罰的威懾作用只是暫時的,但它引起的孩子的憤怒情緒、復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視卻異常強烈。身體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體傷害遠遠超出了本想要的約束效果。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糖衣炮彈」,體罰的鞭子上裹著的,正是名為「我都是為你好」的糖衣,鞭笞在孩子的身上和心上。
這種中國式家長,如果想要引導孩子變好,達到約束效果,不妨換一種方式?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