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尽管亲如兄弟姐妹,往往也无法做到真正都手足连心。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在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才是常态。因为对于兄弟姐妹而言,他们之间天生就存在竞争。在家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人多一些,另一个人就少一些。因此,尽管在兄弟姐妹面前,我们也不要随口说这三句话,以免后悔莫及。
一、揭短的话#
兄弟姐妹从小一起长大,彼此有什么糗事,都记得一清二楚。比如,谁上小学了还尿床,谁小时候干了什么坏事。这些事都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共同回忆,但不要经常在对方面前提起。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没有谁会愿意别人一直拿自己的糗事开玩笑,尤其是当外人在场时。
之前有个同事,每次有新人来公司时,就喜欢把同组员工犯的错说一遍。长久下来,大家都对她避而远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喜欢当众揭别人短的人,往往有自卑感,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内心存在自卑感,所以通过揭别人的短,在对比之中,获得内心的优越感。通过当众揭别人的短,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有人拿没有分寸的玩笑,当成自己幽默。一回两回还好,但说多了只会遭人厌烦。
二、炫耀的话#
俗话说,财不露白。兄弟姐妹各自成年之后,有人混得好,自然也会有人混得差。这时候,如果还在兄弟姐妹面前夸夸其谈自己的收入,只会遭人记恨。曾经看到一则寓言,乞丐并不会嫉妒比尔盖茨有多么有钱,但会嫉妒比自己收入更高的其他乞丐。身边熟悉的人,他们总是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 “嫉妒反应”;指的是当个体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反而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嫁到与自己境地相同,但取得了更好的成就。在这种心态下,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就被称之为 “嫉妒反应”。嫉妒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仇恨和焦躁,同时会转为语言上或行为上的攻击。尤其是在兄弟姐妹之间,大家都是同一个起跑线,当一个人格外优秀时,就更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因此,如果你是兄弟姐妹中那个更为优秀的人,务必不要谈起自己的存款和成就。可能说的人并没有炫耀的意思,但听的人总能解读到炫耀,甚至是嘲讽的含义。一来二去,兄弟姐妹之间就产生了隔阂。
三、说教的话#
孔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年长的哥哥姐姐,由于出社会比较早,总是喜欢给弟弟妹妹给出一些意见。然而,这个建议要适可而止,不能 “爹味” 太重。“爹味” 指的就是人们总是在别人未询问的情况下,就主动给他人提没有帮助的建议,试图教会他人东西。同时,还会伴随着贬低性的评价。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人竟然试图教谷爱凌滑雪。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个体教育他人时,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我很重要的错觉。对于他们来说,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提升,从带来一种自我满足感,而不管这个建议是否适合对方。因此,喜欢说教的人,不仅是为了在他人那里建立自己伟岸的形象,更多是出于对自身能力的需求。只不过,每个人都不喜欢被别人过度说教。如果经常以长者自居,随意评判自己兄弟姐妹的生活,不仅无法让弟弟妹妹听从自己的建议,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不耐烦。
总而言之,兄弟姐妹虽是最亲的人,但说话也仍然需要一些分寸感。炫耀的话、揭短的话、说教的话,都要少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