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肖飛事件” 在醫護圈裡鬧得沸沸揚揚的,私德 + 醫德有虧的肖醫生已經被中日友好醫院除名,但肖飛事件真正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個別醫生的私德或者醫德出現問題,畢竟哪裡都存在品行不端之人,能盡早識別快速剔除,也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舉。這一事件最細思極恐的地方反而是出軌對象董小姐背景能力的持續挖掘。目前已知挖掘的細節是本科是國外的水本科(哥大巴納德學院)學的經濟學,回國後利用協和 4+4 項目取得醫學博士學位,而且是 “全科戰士” 般的學習,指導老師是骨科院士、學位是內科、工作在泌尿外科、規培是胸外科、論文是影像學。至於家庭背景語焉不詳,只知道是國企高管 + 高校教授的組合。可以看出基本上董小姐的職場道路基本就是 “定點規劃培養” 的產物。
這種學術圈 “內循環” 的方式其實古已有之,只不過古時候教育普及程度和婚育情況更加放大了門閥勢力的產生,歷朝歷代最後的至暗時刻恰恰是門閥勢力的巔峰時期,朝代更迭大多數也是新門閥取代舊門閥的統治罷了。大天朝起步時期對大部分人來說機會相對均等,且有大把的上升空間,人人都覺得人生充滿希望,只要努力向上,必能取得美好明天,也正是這種對上升的渴望造就了改革開放後的我們能一路高歌猛進的發展起來。但沒想到的是承平不到百年的我們也終於即將迎來了屬於我們的 “門閥時代”,從 23 年廣東的宋同學到現在的董小姐,爬上高位的人群已經開始編織、完善屬於他們的傳承體系,而我們普通人還在為就業、雙休、社保努力內卷著。
其實不只是醫療領域,現實中很多封閉、半封閉且帶有壟斷性質的行業,漸漸的都在被抽離上升的梯子。從我們開始討論所謂的學歷貶值問題開始,有些行業就已經從 “你哪個學校畢業的” 轉向 “你爸爸是誰、你老師是誰、你老公是誰” 上去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能理解這種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式的規劃,但請在玩弄潛規則的時候記得給我們留下上升通道,畢竟經濟內循環我們咬咬牙餓著肚子能挺過去、階層內循環是會動搖根本的事情,不信,你就去翻翻歷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