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西方文明为什么总是能够走向胜利?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约翰福音 1:1)

成吉思汗属于哪国文化?实际上,文化往往是不问国界的。

image
腐败、衰落,是所有传统文化的必然命运,除非它遭遇新的异质文化。这一点符合物理学的 “熵增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会走向单一、无序,最后死亡。地球文明之所以源源不断地演进,是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系统,有太阳提供能量。因此,地球生命呈现出多样性、有序化。

严格的说,所有传统文化都衰落了。但,西方好像稍微有点例外。西方文明之所以具有普世性,是因为它内含着一个自我否定的核心。而其他文明则千方百计地保守自身,故其命运当然是熵增导致的衰弱。人类历史因此表现为西方对非西方的征服。

其实,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杂交,而绝非从一而终。古代中国经历了商周之变、周秦之变,秦朝的 “大一统”,汉代的 “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将各种夷狄文化杂糅进中原文化,唐宋时期的开放,蒙古人建立 “行省” 制度,明代皇帝有信天主教、佛教的,清代的被殖民,现代中国引入马主义、大陆法系,现时代的信息文明,等等。但,很多知识分子还在迷信、美化 “传统文化”,不知道他们究竟指的是上面的哪一部分 “传统”。

同样,东亚社会中那些继承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发达地区,其文化形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看上去仍然保存着 “中国传统文化”,但真正滋养他们的,却是现代文明。那种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式的 “美好”,不过是知识分子的想象罢了。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只可能是 “穷山恶水出刁民”,道德淳朴之类的说法,不过是远观得来的肤浅印象。居然还有人认为,“人情社会” 是传统文化之美的表现。难道 “面子文化” 的危害还少么?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延续性,只是一个错觉。真正的事实是:“大航海” 以来,我们一直跟在西方文明后面,亦步亦趋,但又不情愿承认别人的优胜性。还有天文数字的一代又一代 “文人”“学者” 在吃论证传统文化优越性这碗饭。他们就像清末的官员,总是哭着祖宗之法不可改,西方不过是蛮夷化外之地。不像日本人那么彻底,“脱亚入欧” 一了百了,省得夜长梦多。再如李光耀明言,新加坡的繁荣并非儒家伦理,而是西方法治文明的功劳。

“西方” 之所以是西方,恰恰是因为,他们敢于自我否定,而保持着文明的开放性。其实西方的形成,正是文化融合的范例。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古希腊,而古希腊人用腓尼基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而腓尼基字母来自中东的古代闪族语,古闪族语又学习了古埃及的文字。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是基督教,它是对犹太教的改造,而其发扬者却既不是希腊人,也不是罗马人,而是来自中北欧的森林 “蛮族” 日耳曼人。

后现代神学家库比特认为,“西方的意义” 就是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在犹太教 - 基督教传统中,有两个核心精神:批判性思维与人道主义 —— 正是批判性思维推动着西方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正是人道主义精神,使得西方不断走向生命中心、生活中心。

实际上,古希腊、希伯来,这 “两希” 的凝结点就是理性。西方文明之所以总是能够走向胜利,是因为理性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理性,不仅仅是逻辑、定理之类的东西。黑格尔将理性上升为一种精神。而这一点,只有西方做到了。当人类理性有能力彻底理解精神的时候,这个理性不仅仅是自在的理性,亦是自为的理性,它是自我意识,是自在自为的作为精神东西的理性。但黑格尔说,东方只有自然宗教,而没有精神。这一点怎么理解?我们只能通过宗教神学来看清楚黑格尔的用意。

image
罗德尼・斯达克的《理性的胜利 —— 基督教与西方文明》一书写道:

神学有的时候被称作是 “信仰的科学”,它是对上帝的形式推理,重点在探索上帝的本质、意图、要求,理解它们如何定义了人与神的关系。多神论太不符合逻辑,所以没有神学。神学必然要求一个有意识的、理性的、万能的、无限的超自然存在作为上帝。

人去不断地探究上帝在干什么!这是西方之外的文化所没有的现象。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西方不断否定着自身,因为上帝也需要证明自己是上帝,上帝也可以自我否定,它通过创造活动来证明自己并自我否定。因此,上帝也是有人格的。故,基督教成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密码,成就了西方人的自我意识。一种进步的信仰,由此诞生。

基督教是面向未来的,而各大宗教总是宣扬过去的美好。基督教教义在原则上是可以被修正的(即使在实践中未必一直如此),理性的证明是可以让教义不断进步的。教会在中世纪建立的大学代表了对于理性力量的信仰,在经院哲学的推动下,这种信仰渗透了西方文化,推动了科学研究、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发展。

——《理性的胜利 —— 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东方文化的人们则在永远地深思冥想一个非存在的东西,它没有人格、虚无缥缈、没有意识。因此,这种文化没有理性的用武之地。“东方没有神学家,本该探索此道的人们拒绝了神学的根本前提:一个有意识的、万能的上帝的存在。”

但当下世界,无论怎么保守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人民都接受了科学,而且,科学仍然在不断改造人类的生存方式。而科学的特点,就是可证伪性,即能够自我否定。为什么非西方文化不能产生科学?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在西方之外,其他宗教的众神形象都是非人格化、非理性的,所以孕育不出科学,亚洲的宗教尤其如此。李约瑟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寻求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 的唯物主义解释,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科学匮乏的根源在于宗教,“从来没有出现过神圣的立法者为非人的自然立法的观念”。

此外,政教分离、产权思想,都在基督教中有描述。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最重要的是,基督教中道德平等的伦理观念。东方传统伦理是等级秩序的,因此,人们就不会去追求普适性的规则和秩序,而且,总有人高于其他人,成为最高的统治者。但在基督教那里,只有人人平等,例如保罗告诫奴隶主要善待奴隶:“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并不偏待人。”

而第一个现代国家,其《独立宣言》如是说:“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千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道德平等的伦理观,是革命性的。而这恰恰是东方传统很难开出现代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迷思,是一种怀古情感。但,任何传统文化就像任何事物存在生命周期一样,如果无非更新,就不可能长存,而更新的条件,只能是接纳新生事物。这就是西方文明总是能够走向胜利的奥秘所在。

爱德华・希尔斯的《论传统》写道:“传统依靠自身是不能自我更生或自我完善的。只有活着的、求知的和有欲求的人类才能制定、重新制定和更改传统。” 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人人平等的伦理关怀,而不是保守各种教条,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仔细理解一下黑格尔的精神,我们就会产生一种生命的崇高感,以及对文化他者的开放胸怀,而不至于画地为牢、白白浪费生命。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