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米尔斯说,如果人们不把自己置于时代潮流和自己所属社会阶层的所有个人生活机会当中,他们便无法理解自身的经验并对自身的命运进行测定。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当市场经济的潮水退去,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人们便萌生了抓住最后的 “救命稻草” 的想法,拥有 “铁饭碗” 的安全感,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奢侈品。而那些手握 “铁饭碗” 指标的人,就变得越发傲慢与得意。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真遭遇 “大萧条”,“铁饭碗” 恐怕也难保碗里有食。从 “1929 年美国大萧条” 时期的社会现象,似乎可以预见到未来之路将要面临的恐惧与艰辛。国民经济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或者消减工资,1931 年美国失业率高达 25%。“失业” 是大萧条最显著的特征,铁饭碗越珍贵,求职者越卑微,离 “大萧条” 就越近。
社会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穷人消费不起,中产不敢消费,富裕人群逃离,经济螺旋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股市崩溃,工厂倒闭。严酷的经济环境,推动群体心态发生剧变。社会信誉丧失,断贷成为常态,房东大量驱逐没钱缴纳房租的房客,年轻人大量回归大家庭,投靠父母。大量失业女性沦为失足妇女,男性不再注重外表,更不要谈生育了,社会生育率持续下降。
同时,出现社会发展逆潮。减少社交,如同我们今天躺在家里刷无聊的短视频打发大量的时间一样,那个时候的美国人用纸牌、棋类、低价的电影消磨时光。逆向城市化出现,回归农村,更精细的种地,以获得粮食。精神匮乏,精神病人大增,宗教盛行,神棍和邪教层出不穷。
人类经济社会何以会出现繁荣与衰退的交相罔替?“大萧条” 这个怪诞的幽灵何以会如影随形?美国从一战后柯立芝繁荣到美股 “黑色星期四” 再到胡佛时期大萧条,终而引发后来的二战。有些问题似乎百年无解,比如 “工业大国怎么解决产能过剩和消费分配的问题”。曾几何时,美国工人和我们一样 “牛马” 似的存在,在这样的 “牛马” 精神推动下,美国曾创造了全球 40% 工业产值(中国在 2023 年也创造了奇迹,占到了 35%,一跃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国。)
但巨大的产能压力和消费不振让经济危机的阴影始终不散。于是,美国人为了提振消费,让股市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终而形成美股大泡沫;发明了消费贷和消费分期,形成无法消解的金融坏账;大基建,以死亡上百工人的代价建造了著名的 “胡佛大坝”。终而,大萧条还是如约而至,没有人能违抗经济规律。
奥地利学派的首席理论家默里・罗斯巴德认为:大萧条不是因为政府实行 “自由放任主义” 引起的,而是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而是对此前政府干预市场带来的误导的一个总纠错。罗斯巴德将美国大萧条归究于胡佛时期政府干涉市场的恶果,他认为并不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失灵,而是政府干预太多使得市场经济不再市场化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美国大萧条虽已作古,但是从前些年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发出 “世界将面临大萧条” 的警告。今天看来,这一警告,绝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