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历史,实则是一部底层民众的血泪苦难史。
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自不必说,即便那些大一统的王朝,倘若您生来只是一介平民,您的人生依旧艰辛无比。 那么,相较而言,生于哪个朝代会相对幸福些呢?
首先来谈谈秦朝,提及秦朝,您会想到什么呢?华夏民族首次大一统,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扫平六国、巡游泰山,成就不世之功业,秦朝的统一有很多好处,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然而,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百姓而言,
感受最为深刻的恐怕是《史记》中的那句 “天下苦秦久矣!” 身为秦朝人,有着无尽的徭役,数不清的征战。自嬴政从秦王变为始皇帝以后,数不尽的严刑峻法与苛捐杂税,令秦国民众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 繁重的劳作,动不动就砍人双脚、挖眼割耳这般残酷的刑罚,致使不知多少秦朝人被吊死在路上,或者被迫亡命天涯。
秦朝的赋税高得离谱,董仲舒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治,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其税 20 倍于古,百姓常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小民安得不困!”
当然,董仲舒也没资格揶揄秦朝,他所辅佐的汉武帝,同样是个好大喜功、残暴无情的人。 汉武帝为征伐匈奴穷兵黩武,为个人享乐大兴土木,晚年又迷信江湖术士,追求长生不老,耗尽了人力财力。
文景之治所积攒下的家底,早就被他挥霍一空。为了敛财,他先是发布告缗令,令百姓人人自危、互相举报,一举将多数有产者折腾成了无产者。
而后,他还逼迫百姓给朝廷义务养马,不知多少人因养马而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
在那个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所谓盛世,竟然发生了两次因饥荒导致的人相食事件。
一边是老百姓看着皇帝和将军们伐匈奴、征西域,与有荣焉;一边是他们又不得不为这所谓伟大的 “盛世” 节衣缩食、卖儿卖女、啃树皮吃野草,乃至活活饿死。
所以,上位者的野心与宏图霸业,对于处于下位的普通百姓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再说唐朝,贞观之治时的李世民曾颁布过这样一道法令,禁止百姓为逃避徭役自断手脚,由此可知唐朝的徭役是何等恐怖。
李世民 “天可汗” 的头衔可不是吹来的,那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又是谁在为他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呢? 贞观年间,饿死人是极为常见的事,即便在长安城周边的天子脚下,也时常有百姓因交完赋税无钱买粮而饿死家中或田间地头。
到了他曾孙李隆基的开元盛世,那不过是权贵的盛世,与底层百姓毫无关系。
唐玄宗为粉饰国家的强盛,在五凤楼殿前举办盛大宴会。
而白居易在民间看到的却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倘若国家真如唐玄宗所见那般强盛,安禄山区区一个胡人又怎能一呼百应、所向披靡,直捣黄龙呢? 自安史之乱起,唐朝的藩镇兵变与农民起义直至唐末都没有断过,再加上不时有吐蕃东侵、回鹘南下,可想而知唐朝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元朝就更别提了,它所谓的 “宽仁”,是针对蒙古色目贵族以及汉族地主士大夫而言。蒙元统治下的蒙汉百姓,可享受不到皇帝的慈悲为怀。以至于大元灭亡之后,百姓欢呼雀跃,而地主老爷们却如丧考妣,因为他们再也找不到如此 “美好” 的时代了。
至于明清,可以放在一块儿来说,除了发型服饰有所不同,这两个朝代高度相似,它们是中国封建集权统治的巅峰。 朱元璋发明的八股取士,将天下百姓有限的思考能力也扼杀掉了,他兴起的文字狱,被后来的乾隆发扬光大,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此别说吃饭,连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 明朝时,由于徭役和赋税过重,许多人逃往关外苦寒之地谋生。虽说那里有蒙古人时常劫掠,有风沙和野兽的威胁,但那里没有大明的重税,没有酷吏的盘剥。 而在清朝,这种状况再度上演,闯关东、走西口,都是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无奈之举。
古代中国,有 72 次大规模人吃人的事件记录,也就是说平均每 30 年就会发生一次 “岁饥,人相食”。
历史上那些所谓的盛世,只是权贵的盛世。颂扬 “盛世”、“千古一帝”,是奴才歌颂主子,韭菜歌颂镰刀,炮灰歌颂炮手。
站在百姓的立场上,那些所谓的盛世,没有一个是人民的盛世。
公元 1329 年,张养浩途径陕西潼关,脚下黄河奔腾怒吼,远眺长安咸阳,感慨历史沧桑,留下了传颂千年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鲁迅先生说:百姓是 “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盛世” 比乱世究竟好在哪里?“乱世是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盛世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若百姓无法享受盛世的繁荣,反倒因盛世而受苦,这样的盛世与百姓又有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