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三層枷鎖:揭示你通往自我覺醒的秘密之路

第一層枷鎖:撕標籤#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二元對立的,把萬事萬物都貼上了是非、善惡、好壞的標籤。學校用分數把人分為好學生、壞學生,社會根據人的地位和財力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就算我們看個電影,也要分辨誰是正派,誰是反派,本質上都是思維偷懶。世間本無對錯,只有立場不同。當你的價值不匹配的時候,你做什麼都是錯的。

就好像《哪吒 2》中,申公豹竟然成為了一個一心只努力,想搞事業,且充滿血性的男人。而申公豹在第一部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很多人將一切罪惡的根源都歸結於他。因為他不擇手段的想要往上爬,無比迫切的想要奪得十二金仙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大家很難對這樣一個不擇手段往上爬的人有任何的好感。

但在哪吒 2 中弟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申公豹的身後有弟弟崇拜的目光,也有父親炙熱的期望,他同樣也不能倒下。因為即便是一個壞人,一個反派,很多時候也有自己的人生和執念,他們並非是刻板的、單純的壞。他雖然是一個妖怪,但憑藉自己的努力考進了禪教,被錄取進去之後只能幹最髒最累的活。別的師兄把仙丹當糖豆吃,而申公豹千百年來靠自己拼命幹活,卻只分了 6 顆,但自己一直捨不得吃,最後都給了弟弟。

父親一直視他為驕傲,同樣嚴於律己,刻苦修煉,想帶著更多的孩子們修成正果。可在玉虛宮的眼裡,他們這些小妖只是煉丹的藥材。五年前,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一旦形成,誰也奪不走。” 這句話他說了五年,恐怕當時沒有一人真正理解他的心情。

直到五年後,申公豹沒有懷疑是哪吒傷害他的族人,而多少人卻認為是申公豹屠戮的陳塘關。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其實大家心裡已經有了一座大山,五年前的那支箭成功正中大家的內心。當電影照進了現實,多少人被申公豹的一生所共情:申公豹就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父親眼中的驕傲,弟弟心中的榜樣。公司發的福利都不捨得吃了,全部留給家人。工作中受了委屈也不敢和家人說,因為他是家裡的頂樑柱,領導和同事都看不起他,因為他是農村出身。

人心中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搬動。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泯滅了良知,因為他叫申公豹,申訴世間的一切不公。得知弟弟的死亡與父親被斷臂的消息後,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屠戮陳塘關。可沒想到他非常冷靜地推斷出了真正的幕後真兇,不僅識破了無量仙翁的陰謀,還拼死救下了李靖夫婦。這時候,申公豹在大家的心中又成為了正義的一方,真男人這一刻在他身上具象化了。

你可能沒意識到:在五年前痛恨申公豹是壞人,五年後又誇讚申公豹是好人竟然是同一批人。誰說黑色就是壞,金色就是好,無非是一些人規定出來的罷了。在人們的觀念當中,羊是好的,狼是壞的,童話故事、動畫片和電影也都是這麼定義的。因為狼有可能會傷害人類,還可能偷吃人養的牲畜。可是羊會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它的皮可以做成我們穿的衣服。

如果站在好的角度來考慮誰好誰壞呢?或者站在整個大自然的高度來看待,有好有壞嗎?所有被定義的好壞善惡,唯一的標準就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認知不同,那麼貼的標籤就會不同。蠢人才喜歡爭論對錯,而牛人只談論利弊。

第二層枷鎖:破權威#

劉邦在年輕的時候,天天組織社會閒散人員收保護費。史記記載,好酒祭色,這事如果放到今天,至少夠判十年的。後來彭城之戰水淹出軍戰場,鯊降卒 20 萬。結果呢?漢書誇他寬厚愛民。這片土地 5000 年最不缺的就是歷史,但又很難看到真正的歷史,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就連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曾把刀架在史官的脖子上,要麼改,要麼死,成王敗寇,自古皆然。你偷了別人的錢包,那叫小偷,你竊取了別人的江山,那叫開國皇帝。女明星給自己塑造獨立女性的標籤,代孕合同簽的比誰都利索。專家說吃泡麵不健康,轉頭就給快餐品牌站台。

這世上哪有什麼真相,你看到的光環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背後見不得人的龌龊,是肮髒的,你難以想象。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更不會關心什麼真相。他們想要的無非就是情緒的宣洩,精神的慰藉,麻醉般的娛樂,再加上一點幻想。無論是大到 G 家,還是小到企業,只要滿足他們這些東西,就不會出什麼乱子。《戰國策》裡面有句話: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翻譯成人話就是:所有權威的本質都是生意,所有聖人的本質都是演員。

第三層枷鎖:破表象#

收益的核心就一個字,不動必死,越變越活。絕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他們認為世間一切都是靜態的,不會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就導致很多人都活在了幻覺裡。普通人以為貸款百萬買一套房子定能活得更好,但其實活得更累。你以為現在的孩子高考成績 690 分就是人生贏家了,但他們以後走向社會也不一定就能混得很好。

你以為娶了女神就人生無憾了,但本質上除了讓你的腰更疼,受到的抱怨更多,頭頂種草原的風險更大,並沒有什麼卵用。如果你看不懂發展的規律,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遲早會在陰溝裡翻船。因為世間萬物都會不斷地變化,包括你的身體、思想、認知,還有你的財富和地位,這些東西都是變化的。

你最應該做的就是轉變以前的舊觀念,讓這些東西朝著你希望的方向去改變。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