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中有書,藏有未來方向
飲冰室的主人梁啟超先生,以過目不忘的本事遍覽書海,成一代大家,五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他始終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清代光緒年間的舉人,梁啟超自幼便有神童的稱號。
八歲學為文,九歲能寫千字,十七歲便一舉成名,梁啟超一生熱愛讀書,博覽群書,憑借博聞強識的能力,去探尋了中內外各類書籍,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面。
他的眼界,在冊冊書籍之中一天比一天廣,並著眼於世界局勢,在動盪變革的年代裡,既及時接受了傳統教育,又主動汲取了新潮的西方知識。
因而,也就並未成為被時代遺棄的珠子,他與時代進步,以自己一生學識為中華引入新思潮,此後,一個立志改良救國、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梁啟超嶄露頭角。
魯迅先生曾說:“讀書不覺已滿,處處腳下生花。”
不讀書的人,生活是空洞而無味的,人生是隨波逐流的,一個人,唯有讀書,才能開闊眼界;唯有讀書,才能沉澱自我;唯有讀書,才是真正找到了出路。
生命冗長,不妨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去窺探世界的角角落落,給自己一個機會,靜下來看書,別去抱怨讀書苦,那是你仰望未來的窗口。
二、兜中有錢,可解生活之憂
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一個人總要缺一次錢,才知曉存錢的可貴,沒錢寸步難行,過街喊打;有錢行遍天下,昂首挺胸。
範蠡在當功成名就之後,他選擇前往太湖,開啟漁家生活,他將自己的商業貿易擴展至宋國、齊國等地,迅速積累了巨額財富。
此外,範蠡還慷慨地救濟貧困的人們,也為自己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當齊國國君聽聞他的才能後,不惜以相位相邀,然而,在任官三年後,範蠡再次選擇了辭官歸隱,繼續了他的商業征途,成為了當地的首富。
莫言說過一句名言:“生活不是為了錢,但生活需要錢,先跪著把錢賺了,才有資格站著去做選擇。”
三、心中有路,破開困境之霧
《水調歌頭》中寫道:“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人活一世,各有各的難關,或是前方燦爛,或是路途迷茫,別因為一時的困境,而否定了自己,迷失了自我,心中若是有路,腳下遍地開滿花。
《世說新語・雅量》記載了一個故事:
東晉時期,謝安隱居於東山時,曾與當世的名士,王羲之、才子孫綽等人常常結伴同遊,有一日,他們乘船出海,原本明媚的天空此時烏雲密佈,海風呼嘯,海面掀起了滔天巨浪。
饒是見多識廣的王羲之與孫綽等人,也不免驚慌失措。
他們急忙呼喊船夫:“快將船划回!”
然而,唯有謝安精神抖擻,吟咏高歌,船夫見狀,心中也平靜了許多,於是決定繼續前行。
然而,風暴卻愈發猛烈,王羲之等人恐懼不已,他們站起身來,緊緊抓住船桅,而謝安,他仍保持著那份從容與淡定,仿佛這場風暴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小小的挑戰。
終於,船夫在謝安的安撫之下,成功地將船駛回了岸邊。
馮唐曾在書中寫道:“每個牛人都要有個穩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易被風吹散。”
很多時候,生活的難,只不過是命運吹起的一個小波瀾,心寬了,眼前便豁達,扛得住艱難,渡得過低谷,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撐得起塌陷的天。
不憂糟糕的生活,不懼未知的陷阱,坦然迎接下一場挑戰,漫漫人生,別怕,別慌,穩住自己,總有一條路通向燦爛明天。
《皮囊》中有一句話:“常常熬不住的時候,也想找個靠山靠一下,可怎麼都會發現,哪都靠不住,所以,你應該是自己的那座山。”
人到中年,已嘗遍了生活的大半個苦,闖過了人生挫折與瓶頸,路是自己走的,即便百般艱難,也要咬緊牙關,鉚足勁地向前闖。
勤讀書,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路;攢夠錢,才能選擇更有價值的人生;心態穩,才能在磨難中猶如逆水行舟。
當你擁有自己的那一座山,為自己撐腰,便能揚起歲月的千帆,成就一片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