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每個人的觀念在決定他的一生 | 阿德勒

image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上的一舉一動,都顯示出他對於自己的力量、能力,有著一定的看法,而且從一開始,他對於自己在任何情況下行動的困難或者可行性就已有了很清楚的見解。

換言之,我確信人的行為出自他的觀念。請不要對此感到驚奇,因為我們的感官感受到的不是實際事實,而只是它的主觀形象,也就是說,外在世界的反映。

當我們做心理學研究時,不要忘掉塞內加的話。如何解釋存在的重大事實要看我們的生活風格。只有在直接而對和解釋相衝突的事實時,我們才會願意在直接經驗中的細節方面改正對事實的看法,在不改變人生觀的情況下,容許因果律影響到我們的判斷。

事實上,人看到一條毒蛇過來,是真的毒蛇,還是只是相信那是一條毒蛇,對他的效果都是一樣的。驕紳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就會焦慮,他怕小偷,那麼不論是否真的有小偷,他都會同樣的怕。甚至在向他證明沒有小偷之後,他還是會怕。

患廣場恐懼症的人不敢到街上去,因為會覺得地在搖;在沒有病的時候,如果地真的搖起來,他的行動也不會兩樣…… 這些人有時都會按照信念行動,如果信念沒有問題,他們的行為從客觀的角度說就是正確的。

拿一個三十六歲的律師為例。他已經對工作完全失去了興趣。事業很不順利,他自己說是因為沒有能帶給那些來諮商的顧客好印象。他總覺得自己很難和人厮混在一起,尤其是和女孩子在一起,會非常害羞。

勉強,甚至可以說是厭惡地結了婚,不到一年也就離婚了。現在和父母住在一起,過著隱士般的生活,生活費用大部分由父母負擔。他是獨子。母親非常溺愛他,總是和他在一起,她也說服了孩子父親,使得他們都相信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很不平凡的人。

這孩子一直這樣期待自己,他成績優異,似乎證明他的想法不錯。大部分習慣壞了的孩子不能對任何事情說不。像許多那樣的孩子一樣,他染上了手淫的習慣,解脫不掉,而且不久使他成為學校女孩子們的笑料。他因此完全不和她們來往,但是卻想像自己在愛情與婚姻方面能獲得最光輝的成就;不過感覺只有母親能吸引他,而母親也完全被他支配,有相當時間,他把性方面的幻想和母親連在一起。

從這一案例也可以很明顯看出,所謂的俄狄甫斯情結(Oedipus complex)不是一個 “基本事實”,而只是母親縱容的、惡性的、不自然的結果。這一點,在這位充滿虛榮的男孩或青年覺得自己被女孩子出賣了時,在他沒有能發展出足夠的社會興趣,因而不能和其他人厮混在一起時,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

完成學業前不久,在面臨獨立謀生的問題上,病人感染了憂鬱症,因此再次打退堂鼓,像所有習慣壞的孩子一樣,他從小就很膽怯,怕面對陌生人。以後在和男人或女人的同志關係裡,情形也一樣。同時,他也不敢面對他的事業,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現在。上面的敘述把許多和之相配合的其他事實省去了,我覺得這樣也就夠了。

有一件事情是很清楚的:這個人一生始終都沒有變。總是想出人頭地,可是在對成功沒有把握時,又一定逃避。他的人生理念 —— 他自己不知道,由我們推想出來的 —— 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達:“既然世界不肯把我的勝利給我,我就撤退。” 他把打敗其他人看作自己奮鬥的最後目標,從這樣一個角度出發,不能不承認他的做法是正確的、聰明的。

在他自己的世界裡,沒有 “道理”,也沒有 “常識”,有的只是我所渭的 “私有聰明”(privaLe inlelligence)。如果他在這樣的人生中有什麼想法在客觀事實上被否定了,他仍舊會採取同樣行動。下面的例子,也是常常看到的,顯示同樣的錯誤程序也可以在動物裡見到。

一條小狗接受在街上跟隨主人的訓練。技巧有了相當進步之後,有一天,突然跳上一輛開著的車子,被從車子上拋下來,但是沒有受傷。這當然是罕有的經驗,小狗幾乎不可能對這件事有本能的反應。它以後在訓練方面有更多進步,可是卻無法誘使它接近失事的地點。

因此,也很難用 “制約反射”(conditioned reflex)的話來形容。不怕街道,不怕車輛,但是怕出事的地點,做了一次人常做的那種一般推論:該責備的不是自己的不小心、沒有經驗,而是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總是有危險威脅它。它和許多其他採取類似程序的動物很相似。都緊緊執著於那樣的解釋,這樣做至少可以保證一點:再也不會在 “這個地點” 被傷害。

類似的結構常常可以在神經症裡見到。患者害怕失敗;害怕喪失自己,於是把身體與心理的症狀,誤以為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而精神激動,這些症狀又被他們拿來做最好的利用,保護自己從生活中撤退。

很明顯的,影響我們的不是 “事實”,而是對事實的解釋。在解釋這些實際事件時我們所表現的或多或少的信心,是永遠不夠的,要看解釋是否有矛盾,看解釋產生的行動是否成功。

對於沒有經驗的孩子以及不合群的成人這一點尤其重要。不難看出,因為我們的活動領域常常很有限,也因為小的錯誤、矛盾常常在沒有任何努力或是別人的幫助之下,在不太難的情形下得到調整。這也使得我們在生活樣式一旦形成之後更容易抓住它。只有那些明顯而重大的錯誤才會逼迫我們去仔細考查,而這也只有在那些願意透過合作方式解決人生問題,不以個人優越為追求目標的人身上才會發生。

因此,我們獲得了下面的結論:每個人對於他自己、對於人生的問題都有一個 “觀念”:一個生活樣式,一個動功律:會把他牢牢抓住,雖然他不了解這個觀念,也不能說明。這個運動律是在童年的狹小範圍中出現的。在沒有多少分辨選擇的情形下,自由地動用人天生的能力以及外在世界的影響,發展出來的;這一過程不受任何可以用數學程式表達的行動限制。它是孩子的藝術品,用來為他的目的,指導與使用所有 “本能”、“衝動”,以及從外在世界與教育獲得印象。它不能從 “有的心理”(Besitlz)的角度去了解,必須從 “用的心理”(Cebrauch)的角度去了解類似,差不多相同,這類字眼,常常只是因為語言的貧乏才有的(語言沒法用簡單的字眼表達永遠都存存的微妙差異),或者說,只是統計學上的可能性。

如果因為看到它們存在的證據,而就定下不變的規則,那就是誤用了;不可以這樣做。這種規則對個別案例的了解不會有任何幫助;只能用來幫助對整個視野,獨具特性的個別案件存在於其中的整個視野的了解。舉例說,強烈自卑感的診斷,對於個別案例性質的了解,到診斷的這一時候為止,沒有任何幫助,也不表示教育或社會環境方而有任何缺點。這些缺點以永遠都在變化的形式在個人對外在世界的態度上表現出來。因為孩子創造力的干預以及由創造力產生的解釋的干預、形式人人不同。很明顯的,這許許多多的解釋,可能真的和現實世界以及它的社會要求衝突。

個人對自己與人生要求的錯誤想法遲早會使得他和冷酷的現實相衝突:現實要的是和社會感一致的解決辦法。衝突的結果可以比擬成電擊。失敗者會認為他的生活風格不能接受人生要求(外在因素)的考驗,但這一意見不會因為電擊而就消失或改變。對個人優越的追求仍舊會繼續。震撼的結果,只能看到下面的現象:當事人的行動領域變得更加狹窄,而狹窄領域也多少受到限制;其次,當事人會把讓他的生活受到失敗威脅的任務除去;最後,他會從自己還沒有做好正確應付準備的問題前撤退。

不過,震撼的效果有心理的,也有身體的。它貶低了剩餘的社會感,造成人生的各種錯誤,因為它迫使人逃避,神經症的情形就是如此;再有就是迫使人走上反社會的歧途。在這條路上,他仍舊會在剩餘的行動領域內採取行動,但是這絕不表示他是在勇敢地行動。

每一個案例都很清楚地證明,“解釋” 在個人的世界觀裡是很基本的,決定他的思想、感覺、意志和行動。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