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金一南震撼演講:做困難事,必有所得

01 人沒有優缺點,只有特點

我們有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人要去改變自己的性格是很難的。

但這個性格它是這樣的,當你地位卑微的時候,性格是你的缺點;當你地位高的時候,你的缺點反倒變成優點了,就是 “勝者為王”。

我們看任正非脾氣一直都很暴躁,年輕的時候因為脾氣暴躁幹不成事,很長時間黨都沒法入。後來 1978 年參加全國科學大會,黨員小組支部討論,任正非不能參加。為什麼?不是黨員。

要知道任正非當時都已經是部隊的副團職幹部了,怎麼還沒有入黨?因為人事關係一般,經常提一些不同意見,支部也就沒有通過。後來是機電工程兵的領導指定讓任正非立即入黨。

你看任正非的缺點,等到當上華為的領導時,“殺伐決斷” 反而成了很大的優點。其實人本身沒有改變,但在事業的不同層面,應用起來會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我覺得,人不要著急地想去改變自己,但有個前提是一定要奪取勝利。你能奪取勝利,你的缺點就變成優點了;你奪取不到勝利,哪怕你是個完人,你的優點也就變成缺點。

自古以來如此。我們雖然說 “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沒有一個人天天是為了追求失敗的。人人都想成功。怎麼成功?

就是我說的,“付出代價,爭取成功”。

就像馬雲當年申請開風險投資,一個照片傳真到北京。人家說這個人不用來面試了,就是個騙子。因為長相太怪異了。今天我們有人說馬雲長得醜嗎?媒體今天報導馬雲,叫長得很有標識性。

馬雲的長相沒有變。但當年最不堪的缺點,今天變成輝煌的優點。人沒變,世事變了。怎麼變了?就是你成功了,崛起了。

所以我一直不同意把人分優缺點這種判斷方法,我們說優點缺點是個共生體,共同組成了這個人。在特定情況下,它是缺點,但在另一種情況下又成了優點。

我判斷一個人,沒有優點缺點,只有特點。在特定情況下,他的特點就變成優點或者缺點。

所以說人不要著力去想怎麼克服自己的缺點,最主要的是去想怎麼發揮自己的優點,想想長處在哪裡,怎麼把長處發揮到極致。

我們軍隊有一名著名的戰將韓先楚,文化水平不高,湖北大別山區放牛娃,但 1951 年帶領志願軍 3 個軍占領漢城。回國後好多記者圍著他,請他總結作戰要訣。

韓先楚一到總結經驗時,什麼性質、意義、特點、規律,文化差的老底子就出來了,他概括不出來。到最後,韓先楚就憋出一句話,我的全部作戰要訣就是一句話,對手不知道我的厲害。多好的話。

所以我說,今天你要做企業家,要做個有特點的企業家,像任正非這樣的,一定要做。不要老說自己的毛病,什麼又愛喝酒又愛抽煙,還愛睡懶覺,我要去改變自己的毛病。

不要老想着改毛病,想想你有沒有厲害的地方,你的優點在哪裡,一定要去營造自己過人的厲害之處,那你就勝出。

image
02 領導者決策關鍵:聞過則喜
但是在企業經營上,領導者卻應該有批判精神。
中國企業家是最具活力的,永遠不滿足,永遠看到企業的缺點、問題。任正非到全世界的華為分公司視察,哪個分公司老總到機場接他就地免職,“要屁股對著我,面孔對著客戶。誰想伺候好我就免掉誰”。
這就是企業家精神,永不服輸,而且永遠不滿足於現狀。走到第一了,看到的還是第一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我們過去講,有個松下幸之助是經營之神。我覺得任正非是繼松下幸之助後中國的經營之神。
華為之所以能成長到今天,跟任正非的精神氣質息息相關。他給我留下了兩個很深的印象,一個是批判精神,第二個是奪佔精神。
任正非說現在網上吹華為的太多了,沒有反對派,就自籌資金組織個藍軍,專門給華為找毛病。每次華為戰略務虛會開始,藍軍首先上台發言,揭華為的毛病。

像華為高管 2014 年的 6 大发展规划,5 个全部落空;2015 年华为的惠州会议,华为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会议,提出的几大精神又全部落空。
每年都是一個一個地批,批得非常厲害,到最後,老人都有點受不了了,說 “好,藍軍同志可以了,你們可以下去了”。
另外一個就是華為的奪佔精神。我參加過華為那兩天的戰略務虛會,包括華為未來發展規劃的會議。華為全部高管都在。與會材料都不許拿走,只許放在會議室裡。

但任正非跟我講,金教授你可以把材料拿走。我說我不帶走,按照華為規定全部人都保證不帶走的。他說別人都不能帶,你可以帶走。對我高度信任。那次會議的主題是什麼?在與美國脫鉤的情況下,華為如何奪占制高點。

同時,華為實事求是的精神非常強。那天開會還出了個插曲。任正非指定開會前先放一段錄像。什麼錄像?衡水中學學生凌晨 6 點跑操、誦讀的錄像,場面極其壯觀。

老人跟我講,衡水中學這種模式,他個人並不同意,還是比較崇尚西方開放式、發散式的教育。但在中國,衡水中學的模式非常有效,必須得學習他們的這種模式。你看,任正非理想和現實結合,結合得非常緊。

但後來出了一個問題,那天晚上為了準備這個錄像,華為高管就用了我那台華為筆記本,但在準備過程中就很不方便。華為筆記本跟蘋果筆記本的 MAC 系統,在錄像轉換時問題比較多。

那位高管就發了一些牢騷,說任總,這個華為筆記本不行,這兒不行,那兒不行,問題挺多的,要是蘋果筆記本兩三下就搞定了,現在搞了 1 個半小時還沒弄好。

老人一聽就很高興,說筆記本有毛病吧,明天開會余承東要來,你就提。這個叫什麼?聞過則喜。

華為怎麼打拼天下的?實事求是,把問題全部暴露出來。所以任正非一聽說有問題就特別高興,一聽說有人唱讚歌就特別火。

這種企業家精神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有時候講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湊在一起就有好主意出現。

但其實做企業不是這樣,企業領導者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見識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在給企業賦予生命,能力衰敗給企業帶來的就是災難。

image
03 滅亡的路是寬的 幸福之門那樣窄

我們講,正確的戰略思維的開始,就是必須具有遠見,必須完成超越。
但我們今天多少人牢騷滿腹,抱怨大環境不行,小環境不行,資金鏈不行,市場不行,股市不行。
機會在別人的抱怨之中。這就是戰略思維。
要注意有這樣一句話,滅亡的路是寬的,幸福之門那樣窄,真正成功的是少數。巨浪只有少數人能品嚐出來。
所以戰略思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一定不要從眾。大家在幹什麼,你幹什麼,人家都在玩呢,我何必去幹這個呢?

就是要 “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幹那個,我就不幹那個,就幹這個,一定不要從眾,要有自己獨立的東西,一定要看得遠,要超越眼前的困難、眼前的利害。
為什麼叫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就是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想幹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要明確,為了目標銳意進取,不被麋鹿興於左而干擾了你的視線,也不被泰山崩於前阻礙了你的決心。

但很多人會講,沒有具體的鍛煉場所啊。其實每一天都是鍛煉場所,每一天都在鍛煉我們、考驗我們。在日積月累中,我們或者成長起來,或者衰敗下去,戰略思維或者形成了,或者沒有了,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我當兵以來一直在日記本上寫這麼一句話:做困難事,必有所得。不管做什麼,去幹困難的事,不要幹輕車熟路的事。閉著眼睛都能幹,那叫重複,不是提高,自己沒幹過的,那才叫挑戰。
當然,在成功的過程中還有偶然。我們平常講貴人。其實我事業上也是有貴人的,沒有貴人就完了。
我舉一個例子。當年我在北京軍區學通信技術時,一個鎖相環路的無線電理論高度抽象,我怎麼也弄不懂。其他人好多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的,有基礎。我沒有基礎,我連中專都不是,學起來非常困難。

當時,通訊訓練大隊每個星期三晚上都得去看電影。我就想不去,但不行,這樣是違反紀律的。全體學員必須都得去。我就去了,把那講通信鎖相環路的書揣在兜裡。
電影一開始,我就溜到電影院旁邊的洗手間裡,那裡有燈光,雖然不太亮。洗手間味道還挺大的,我也還是在那裡頭看。
然後我們學員隊的隊長,我至今還記得老頭的名字。他上洗手間看見有人,說你怎麼在這兒呢?我說老師我看書。他說你看什麼呢?把書拿過去一看,無線電鎖相環路原理。他看完後不吭氣,上完洗手間走了。
第二天,他在學員隊裡就宣布今後看電影所有人必須得去,金一南可以不去。這就是我稱為的貴人,他理解我在幹什麼,給了我一個特例。

大家看我幹過多少工作,幹過車工,幹過燒瓶子工,幹過無線電技師,幹過圖書館管理員,幹過教育。什麼都幹過,但我從來都沒有厭棄過自己的工作。不管幹什麼盡心竭力去做好,有時我自己都覺得我沒有什麼太大的志向。
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跳槽這麼一說,就想着把眼前的事情幹好,因為事幹得太杰出,人家就給我挑出去了,不是我自己想轉行,就是不斷地有這樣的轉折。
就是說,當事情做到一定程度時,我覺得人就是按佛學的那個說法 “心誠則靈”,突然間芝麻開門了。你做到這一步,它就有運;你做不到這個,就沒有運。所以有時候我回想起來,有幾個地方真是有運,但前提是當你把事情做到極致時,運才會產生。

04 知識只有應用,才有力量

最後一點,講了這麼多領導者做決策和前瞻性的戰略智慧,但這個智慧它又是怎麼產生的?
我覺得智慧產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學習、看書,另一個是實踐。對企業家來說,後者重於前者,主要來自於實踐。
我們有句話叫,在 “用” 字上狠下功夫。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學 MBA、EMBA,學了很多東西,到頭來很難用,那就白學了。學的東西一定要學以致用。
知識當你不應用它的時候,它永遠是身外之物,不是你的,是別人告訴你的。你背下來了,這叫知識,當你應用變成你個人的智慧時,它才是你的。

學習絕不是空洞的,大家集合起來拓展,集中學習,不是這樣的,是你怎麼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怎麼在實踐中完成對自己的提升。這是一種最根本的進展。
所以對於企業家來說,不僅要在實踐中學,幹中學,一邊幹一邊學。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是什麼?通過挫折來學。
經驗都在失敗裡面,當你摔得鼻青臉腫的時候,經驗就出現了。成功學、心靈雞湯很難提供什麼有益的東西,真正的經驗隱藏在失敗裡面,不只是自己的失敗,還有別人的失敗。

毛澤東講過一句話,一個人如果能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個人本事就大。並不在於說我非要栽個大跟頭,把膝蓋都摔碎了,才來說這個地方一定不能過,有個坎。別人摔過了,你就別摔了,你去看別人怎麼摔的,就吸取經驗了。
除此之外,還應該有一種精神。我們看馬雲以前到處被拒絕,最後出現了馬雲。他就是這種執著精神。
我們這代人堆滿了聰明人,聰明的腦瓜子都在這兒,但僅僅聰明還不行。

所以我就跟我的學生講,今天不在於你聰不聰明,在於你們有沒有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精神。真正能給你帶來事業的是執著,而不是聰明。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