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想着早日独立,实现个人自由。长大后却发现,真到独立时,却完全失去了个人自由。在身体与思想解放的奋斗中,个体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都学会了说:每个人都享有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我们需要独立自主,需要个人实现。不知不觉间,我们却走入了一个没有个体主义的个体化时代。从家庭、村落、单位、集体等共同体里面出走,打破了一切与生俱来的束缚。个体似乎无所畏惧,摆脱一切,吞噬一切。
结果如何呢?传统伦理被打破,新的信仰尚未建立,人际关系普遍物化,每个人都想独立于他人,却无时不刻不在依赖和利用他人。交往不再是基于休闲、爱好、品味、情感等个人自由精神需求而存在,也不再是基于互惠、合作、互助等社会需求而维持,而是基于不得已的利用、兑现以及独处愿望而存在。人们都在以销售思维看待交往,一切人际关系都可以量化,交往圈就是销售的基本盘。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得看他是不是潜在消费者。如果对方没有价值,那就得在最低限度上保证自己在交往中不吃亏。走亲戚朋友利字当头,计算往来价值。所有人都这么想,人情范围逐渐萎缩,人们都习惯于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很可惜,门外是利益,门内也充满算计。婚姻已经是一个历险,彩礼、房产等是防婚姻风险,也是保障。因此,高额彩礼广泛存在,并不是因为陋俗,而仅仅是因为今天彩礼所承载的人际关系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过去,彩礼是合两家之好的信号。今天,彩礼是断两家关系的保障。对于很多人而言,哪怕是至亲,也充满算计,围绕着养老财产继承,兄弟姐妹间总是充满斗争。老人自养已是普遍事实,他们能够单过,或许还能避免家庭矛盾。一旦需要人照顾,总是鸡飞狗跳。愿意赡养老人的后人,往往是因为老人有存款。一旦没办法继承财产,立马可以翻脸不认人。
哪个老人不希望子女膝下承欢?自养和单过只是失去自由选择的无奈之举罢了。哪个年轻人不希望潇洒自如?但他们却困囧于周围的各种人际关系而不能自拔。没有 “个人自由” 的 “个人主义” 盛行之下,每个人都必须小心翼翼地自我保护。公共场所见义勇为得考虑可能付出的代价,老人倒地,得思考一下扶不扶,最好找个见证人;火车上医生救人,列车员得登记医生行医资格,就怕被救的人反咬一口;连政府的基层治理都流行敲门行动,防止独居老人去世多日无人知晓。
其实,大家都没准备好个人自由,自己过好自己,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面对个体化时代的到来,猝不及防,我们却陷入了 “个人主义” 困境而让 “个人自由” 全无,人人都无法逃避。个人自由与独处,看似是个理所应当的结果,其实是一种社会能力,得建立在完备的社会制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