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从青年节看失业现状:未来在哪里?

根据东大统计局数据

年份月份16-24 岁非在校青年失业率 (%)25-29 岁青年失业率 (%)
20251 月16.16.9
20252 月16.97.3
20253 月16.57.2

东大教育部预计,2025 年将有 1222 万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就业形势再创新高难度。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 “毕业即失业” 困境。还有学生被辅导员建议通过开设 “灵活就业” 抖音帐号 “填报就业数据”,实际处于失业状态。更多人甚至只能成为全职儿女、服务员、或横店的临时演员 —— 哲学学士摆摊卖烤肠这样的事情已不稀奇。

在广大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时,正青春,去奋斗”“心若年轻向上,人生热辣滚烫” 的热词,却充斥主流媒体。资本和权力通过打鸡血的宣传,将青年的热情吸纳进逐利的体系,把个体变为可替换的生产要素,却对青年的困境与失望选择沉默甚至遮蔽。

五四青年节,原本属于青年自由、反叛与变革精神的节日,如今却在权力和资本共同塑造下,异化为宣传奉献、苦难与顺从的工具。在资本逻辑的渗透下,五四精神中鼓励思想解放、社会参与、自主表达的意蕴被消解,“奋斗”“牺牲” 的赞歌取而代之。青年被塑造成合格的 “韭菜” 和 “螺丝钉”,成为权力和资本利益链条上的被动承担者。

五四青年节与其初心渐行渐远,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个节日究竟属于谁??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青年点燃变革之火。在民族危机与思想桎梏之间,新青年敢于行动,敢于反抗。他们的反叛,是为了个体尊严和社会变革。

然而今天,资本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结构和青年的生存状态。灵活就业、平台经济、打零工和 “996” 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日常。他们被压缩在高房租、低薪资与未来不确定的生存夹缝中,承受着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全部压力。五四精神在今天被资本话语重新包装。媒体、企业和话语权机构齐声高唱 “奋斗”“奉献”,宣传 “自我驱动”“加班光荣”;而真实情况是,无数青年 “毕业即失业”,或 “返乡啃老”、黯然放弃梦想。

部分高校还通过 “灵活就业” 美化就业数据,甚至将 “自媒体” 或求职意向也计为就业,进一步掩盖青年真实处境。资本与权力的合谋下,不断塑造和消费青年的节日。每年青年节都成了榜样塑造、奋斗叙事、苦难美化的舞台。真实的青年困境,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与表达空间。

甚至许多学生尚未毕业,就 “卷” 进了竞赛和实习,提前学会逢迎权力与资本,心中自由与反叛的火苗,也逐渐被现实规训与焦虑熄灭。青年节被反复阐释为 “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他们真正的命运却掌握在权力结构与资本之手。那些高喊 “奉献”“牺牲” 的中年精英和既得利益者,在掌握话语权的同时,将青年节变成规训工具。青年被训练成顺从且廉价的劳动力,个人尊严被消解,社会创造力则在高度资本集中下被压抑。

这样的五四青年节,距离最初的青年精神还有多远?它真的属于青年吗?还是仅仅成为体制与资本自我维护的表演场?一个真正伟大的青年节,理应鼓励青年忠实于自己的困惑,大胆质问不合理,拒绝盲目顺从,追求真正的公平和自由 —— 唯有如此,这个节日才可能重获意义,而不是沦为成人世界的一场精美却失语的仪式。

五四是起点,不是终点。异化的五四青年节,需要被重新思考,还给真正的青年。当更多青年再次勇敢追问 “我们要怎样生活、怎样劳动” 的那一刻,五四的精神才会真正苏醒,属于青年自己的节日也才会重新降临。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