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柏林墙的倒塌比其建造更显得荒谬

有人说,设计建造柏林墙的人是个天才。
  
我很不认同这种看法,虽然我并不否认柏林墙确实是代表了当时人类建筑设计和人类建筑学的极致水平。
  
又有人说,柏林墙是用来保护东德人民安全的。我觉得这么说话的人不是眼瞎,而是心瞎。柏林墙是用来保护东德安全的,却不是保护东德人民的。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德国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差异,东德面临大量人口流失和脱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德政府决定在柏林兴建一道分割东西的墙壁,于是总长约 155 公里,其中包括了 43 公里的混凝土墙和 112 公里的铁丝网、警戒区等。
  
墙的高度约为 3.6 米,上面设有哨塔、观察塔、巡逻道等设施的柏林墙应运而生,这道墙的设计就是为了防止人们越墙逃离,没有其他。只要东德人不去用脚投票,东德就是安全的。
   
讽刺的是,东德修建的这堵墙,真正的官方名称却是 “反法西斯墙”。
  
更为讽刺的是,建造这堵 “反法西斯墙” 的,却是法西斯的继任者。
  
最为讽刺的是,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它就从没阻挡过一个企图进攻的敌人,因为西边根本就没有人想进入东边享受它那最优越的活。相反,即便是这道墙建立后,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东德人疯狂出逃的大潮,但它却掐灭不了东德人出逃的念头。
  
从 1961 年这堵墙建成之后,直至 1980 年,不到二十年间依然还是有十七万东德人成功逃往了西德。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image
这期间,东德人为了投奔西德,可谓是穷尽了思考、绞尽了脑汁。他们发明了花样繁多的方式进行翻墙,滑翔伞、挖地道、跳高楼、热气球、弹射器、游过穿越分界线的运河,甚至爬过下水道…… 等等,不一而足,将人类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1963 年 4 月,人民军士兵沃尔夫冈・恩格斯从苏军基地偷出一辆装甲运兵车,在柏林墙上撞开一个洞,随后翻墙进入西侧;1987 年 7 月 15 日,东德青年托马斯・克鲁格驾着运动俱乐部的 Z-42 轻型飞机越过分界线,降落在驻德英军的加托夫基地。
  
还有一种方法则是以旅游为名进入波兰、捷克等周边国家,随后闯入当地的美国或西德大使馆寻求庇护,这类人士被称为 “滞留者”。仅在 1976 年之后的 13 年间,就有 8700 人通过 “滞留” 方式出走。  
    
在毗邻围墙的贝尔瑙大街,每年都会有人抱着九死一生的信念,从沿街楼房的高层跳向西柏林,最后警察只能将朝西一面的窗户全部封上。
  
东德政府说,东德人的生活像是天堂。可是,东德人却宁愿去冒生命危险,也一定要逃离这个幸福的人间天堂。
  
地球人都知道,东德发生的最常见的事例,就是饥荒。可东德宁愿浪费口粮,也不许东德人逃离。
  
唯一的解释是,所谓的天堂其实是真实的地狱。而逃离地狱的人,就会将地狱中的罪恶展示给世人。所以,建墙其实就是建造监狱。
  
1961 年柏林墙建立后到 1989 年的近 30 年里,至少有 200 个有名有姓的东德人在偷越围墙时身亡,另有 3200 余名失败者被逮捕。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前仆后继?答案只有两个字 —— 自由!
1987 年 6 月 12 日,美国总统里根在柏林墙下发表演讲,向苏联领导人喊话:“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他在演讲中说:“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
  
然后,才仅过去了两年多,它就真的倒下了。  
    
柏林墙的倒塌,同任何一次历史大事件都完全不同,因为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人去群策群力、精心策划,更没有什么气势如虹声势浩大的群体行动。
  
相反,柏林墙的倒塌比其建造更显得荒谬,因为这倒塌的过程充满了误会、迟疑,更像是一种将球踢进自家球门的乌龙事件。
  
1989 年 11 月 9 日晚,东德统一社会党东柏林支部第一书记沙博夫斯基在现场直播的国际记者会中,被一个记者问得手足无措,这时一位助手给他递了一张纸条。他打开纸条念了起来:公民可以自由申请私人出国旅游,无需符合任何先决条件。

现场的记者都目瞪口呆,一名西德记者追问:何时生效?沙博夫斯基笨拙而又迟疑地回答:就我所知…… 现在,马上。

然后他离开了会场,留下一屋子惊愕的记者。 

要知道,东德当局确实正在计划放宽公民出境的限制,然而决定却并未最终作出,方案也并非完全的自由出入。按理说,以沙博夫斯基的级别,在记者会上的这番发言,显然纯属信口开河、是明明白白的乌龙事件,发生得十分荒诞。
  
然而更荒诞的是,这个乌龙发言并没有遭受一向以组织严密著称的东德当局的否认。于是,成千上万东德人在电视上看到了直播,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之中,带着疑惑、犹豫和惶恐向边境聚拢。

在东西德来往最主要的检查站伯恩霍莫大街边境哨所,正在吃晚饭的雅格尔中校也同样看到了直播。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立刻致电上级求证,可上级和他一样,也是不知所措。中校一再要求上级下达命令以应对接下来出现的情况,但上级拒绝了,他说:我从帽子里变不出一份文件。

就这样,东德这个对每一个国民的思想都了如指掌的国家,却在这一晚突然瘫痪了,没有放行的命令、也没有阻拦的命令,只能一切顺其自然。中校和他的士兵一度打开了武器库,想履行职责 “守住边境”。但最终,望着潮水一样的人群,他在迟疑和惶恐之中打开了大门。

人潮汹涌而过,建于荒诞的柏林墙倒塌了,而更荒诞的所谓 “民主德国” 也在这一瞬门被宣判了死刑。

image
电影《推倒柏林墙》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历史时刻:当身为检查站士兵的儿子拿起武器之际,在检查站当厨师的母亲对他说,儿子,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和女儿。

于是,屠杀最终也没有发生。人群汹涌通过检查站时候,士兵儿子只是紧紧依偎在厨师母亲的怀里。
  
另一名士兵对中校说,他的儿子跟他说过一句话,“我们有世界观,却观不到世界”。他补充说:当然,这个道理是我教他的。

这两幕,道出这高墙的荒谬根本所在 —— 摧残人性。人生而自由,但高墙却把人当成猪一样圈了起来,剥夺人们的自由。而任何摧残人性的事物,可以很强大很高耸,但倒塌是迟早的事,因为人终究不是猪,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可以被抑制,却不会被消灭。

为什么像机器一样严密的东德当局,会出现如此重大的乌龙事件?而且,在乌龙事件出现之后,又如此罕见地沉默以对?
  
唯一的解释是,没有人再想去维系这座摧残人性的墙了。他们心里早已清楚,让一堵建于荒谬的高墙荒诞地倒下,是对所有人的解脱。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不希望这堵墙倒掉。或者说,并不排斥它倒掉。

回望历史,柏林墙的确是倒得很荒诞,大人物的集体沉默,让几个小人物成为了主角。
  
然而,真正的主角,其实是人们对自由那种发自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在柏林墙耸立的那一天,就决定了它在日后倒塌的命运。
  
建于荒谬的高墙,就不可能永远屹立不倒,哪怕它的设计是如何的精密、建造水平是如何的完美、建造质量是如何的可靠。
  
因为,只要与人性相冲突,那就是最大的不可靠。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