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離婚》:婚姻的真實與荒誕#
在老舍的小說《離婚》中,講述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北平財政所的小科員,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婚姻有著遺憾、不甘、無奈,因為種種問題貌合神離,可最終卻無一人離婚。張大哥一生做媒保婚的執念,老李期待靈魂伴侶的逃離,丁二爺在清醒中的瘋癲,生活看似瑣碎日常,實則處處暗藏危機。人們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間徘徊,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難以逃脫生活設下的重重難題。當現實被擊碎,他們終於明白:婚姻最好的模樣,不是天衣無縫的完美,而是帶著裂痕的共生。
01 為 “圓滿” 而活的人,終將被 “圓滿” 吞噬#
張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是財政所機關的活神仙,他八面玲瓏,把人情世故卻玩得爐火純青。他一生最神聖的使命就是做媒人和反對離婚。整日裡忙忙碌碌,不是給同事介紹對象,就是調解同事間的糾紛,全身都是顯微鏡兼天平,能迅速在人群中找到 “對對碰”。
那些老姑娘看到他,發灰的生命就添上了點玫瑰色兒。張大哥的天平也是絕不湊合的,他認為凡是不經他攝合的婚姻都不是上等婚姻,他是絕對不會出席的。他為人體面,生活講究,活得熱鬧非凡。書中寫道,他是一部行走的日用百科全書,哪一界的事情,他都知道。哪一部的小官,他都做過。無論社會怎麼變動,他都有事做。
他是《離婚》裡唯一不想離婚的張大哥,也並沒有和諧的家庭。他整日應酬親友,為別人忙碌。妻子張太太便捨棄自我為家庭付出,她圍繞著丈夫,女兒和不成器的兒子整日忙碌,活成了打雜的老媽子。他們夫妻的精神差距絕不比老李兩口少。
這世上最可怕的,是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張大哥用 “圓滿” 二字築成牢籠,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妻兒。他不知道,婚姻不是展品,而是兩個真實靈魂的彼此接納。
02 追求 “詩意” 的人,最終都輸給了 “煙火氣”#
老李出生在鄉下,十四五歲便進城讀書,大學畢業後,憑著過人的文筆和學識,成了北平財政所的一名科員。在單位,他默默承擔了所有苦活累活,可分絲前卻從來沒有他的份兒。在官場中默默無聞,卻又不甘平庸。
他喜歡買書看書,是個愛幻想的浪漫主義者,想在庸常的生活中追求一點詩意。他滿心期待詩意浪漫的婚姻,腦海中理想伴侶的形象,要熱情像一首詩,愉快像一些樂音,貞純像一個天使…… 可現實是,他的妻子裹著小腳,平日裡只會趕小雞、叫豬,大聲嚇唬孩子,甚至還會罵街。
她從鄉下趕來,帶著一身與老李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的土氣。一個滿心文藝、渴望靈魂交流,一個只懂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兩人活在同一屋簷下,心卻像隔了十萬八千里。老李無數次在心裡盤算著離婚,去追尋那遙不可及的 “詩意生活”。
於是老李想方設法對太太進行改造,逐漸讓這份婚姻就剩下了厭煩。他耐著性子為妻子讀書,妻子掛念的卻是沒有做完的家務活,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好心帶妻子去見見世面。妻子對小巧精緻的物品不打一眼,卻買了一條土里土氣的圍巾。
嘆息和無望,讓婚姻成了一團死灰。相對無言的生活使日子過得愈發苦悶。直到有一天,老李在院子裡撞見房東的兒媳婦馬少奶奶。她溫柔娴靜、知書達禮,懂浪漫,跟丈夫是自由戀愛,私奔結婚。
尤其是得知她丈夫變心,在外到處鬼混,日日神色憂鬱,老李對馬少奶奶漸漸有了別樣的情愫,甚至盼著她能跟丈夫離婚。可這終究只是老李一個人的白日夢,馬少奶奶始終只拿他當普通鄰居。後來,老馬帶著外遇回家,馬少奶奶與他們同桌吃飯,並無半分抵抗,甚至還和老馬在同一個房間過夜。
老李詩意般的幻想瞬間碎了一地,他覺得馬少奶奶和那些庸俗的女人沒半點區別。婚姻不是風花雪月的浪漫劇,而是柴米油鹽的紀錄片。就像亦舒說的:“愛情,若非讓對方看到你最美的一面,便是最醜陋的一面;而婚姻,卻是讓對方看到你最真實的一面。” 那些總在別處尋找 “理想生活” 的人,往往忽略了眼前最真實的溫度。
03 清醒的 “瘋癲者”,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丁二爺為人老實,年輕時被妻子百般嫌棄,因生活不如意經常酗酒,鬧出不少笑話。比如從車翻下去,摔得鼻青臉腫;把剛發的薪水交給要飯的,把公事卷巴卷巴當火紙用。可是他覺得醉在臭水溝裡,也比回家強。因為妻子不讓他抱兒子,連逗一逗都不肯,還有人說,那不是丁二的兒子。
後來妻子帶著兒子走了,丁二連一件遮身的衣服都沒有,有人送他一件大衫,也賣了去喝酒。身無分文的他流落街頭,是張大哥收留了他。進了張家後,他再也沒喝過一次酒。他常年穿著張大哥不要的舊衣服,棉袍似秋柳,褲子像蓮蓬篓,帽子像大鮮蘑菇。
他不是仆人,可是當張家夫婦都出門的時候,他管看家與添火,在張大哥眼中,他是個沒用又少不得的人。他總是在跑腿,腿永遠是聽著別人的命令而動作,常和小鳥們閒談,給鳥兒起名字,花和尚,插翅虎,豹子頭…… 他自居及時雨宋江,小屋裡時常開著英雄會。
一輩子最大的期盼就是能收到兒子的信,把思念兒子愛兒子的心都用在身邊的孩子身上,孩子們都很喜歡他。他常被罵作廢物,處處遭受冷眼,卻比誰都有良心,懂得知恩圖報。當小趙設計張家,美滋滋的期待迎娶張大哥的女兒秀真時,丁二毫不遲疑地殺了他,他並沒想做英雄,只想保住張家的財產和兒女。
他依舊是別人眼中的窩囊廢,只有老李願意幫他避風頭。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虱子。生活不曾放過誰,扒开華麗的袍子,各有各的破敗和不堪。婚姻的真相,往往藏在清醒者的瘋話裡。丁二爺看似癲狂,卻比誰都明白:婚姻不是佔有,而是包容;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寫在最後#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保持樂觀心態,生活處處美好。多年年過去,《離婚》裡的北平胡同,依然像一面哈哈鏡,照見婚姻的荒誕與真實。書中的角色,都陷入想離婚卻不敢離的困境,映射了普通人被生活習慣性裹挾的無力感。
老舍用一支幽默而冷峻的筆,通過無人離婚的結局,告訴我們:婚姻從來不是完美的藝術品,而是兩個殘缺靈魂的彼此成全。人這一生,所求不過是:在煙火人間,有個願意陪你慢慢過日子的人,冬曬太陽夏乘涼。正如四合院裡那口老井,青苔斑駁,卻始終滋養著一方天地。那些被婚姻磨平的棱角,最終都化作了歲月的柔光。